在當今社會,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依然是大眾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。其中,智能輔助駕駛和動力電池是質疑聲最為集中的兩個方面。不久前,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一項名為《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》(GB38031-2025)的文件,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引起了廣泛關注。這一被譽為「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」的新國家標準,對電池的「不起火、不爆炸」提出了更為明確和嚴格的規范,并新增了多項安全性測試實驗。
該標準將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實施。
隨著這項國家強制性標準的更新與實施,無疑將對行業發展以及普通消費者的購車選擇產生深遠的影響。今日,我們嘗試將公眾關注的核心問題進行全面解析。在此次新國標對舊版標準的多方面修訂中,有三個事關安全問題的核心升級值得普通用戶特別關注。
首先,新標準明確了電池安全的要求,強調「不起火,不爆炸」的重要性。對于電池可能發生的熱失控和熱擴散情況,舊版標準并未明確提出「不起火,不爆炸」的具體要求,只是模糊地要求在電池熱失控后5分鐘內提供一個報警信號。而新標準則明確規定,在熱失控發生后,至少2小時內不應出現起火或爆炸現象,且所有監測點的溫度不得超過60℃。這意味著,電池技術需具備主動阻斷熱失控的能力,而不僅僅是延緩風險的發生。
這一標準的升級不僅彰顯了對消費者安全的高度重視,也將推動電池技術的創新與進步,確保車輛在各種使用環境下的安全性能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