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概 2010 年左右,汽車論壇上流傳著一個故事:某單位的賓士出了故障,動力不足又費油。原廠派工程師來檢查後,跟司機說「我在前頭開,你跟著就行」,接著在環城高速上以 120 多的時速繞了好幾圈,跑完後賓士的毛病居然全好了!
接著工程師就說出原因:這位司機平常替長官開車,習慣溫柔駕駛,總是低轉速掛高檔位「拖著跑」,導致燃燒不充分,時間一久積碳就堆滿了。而開上高速猛跑一段時間,把積碳燒掉,問題就解決了。
不過這段子看起來雖解壓,但實際上引擎積碳很難靠跑高速、猛踩油門這類方法清理。因為缸內積碳主要有兩種,其中一種是燃燒不充分時,部分汽油在缺氧狀態下直接形成的小碳粒。
另一種則是汽油、曲軸箱廢氣裡的機油蒸汽中,所含的膠質、灰分與雜質,這些東西接觸到缸內高溫的金屬表面後,就會產生結焦現象,最後形成積碳。
其中汽油碳化生成的碳粒,理論上是能燃燒的,但實際要燒掉卻很難。
首先,引擎的進氣量與噴油量是匹配好的,氣缸裡根本沒有多餘的氧氣,可供碳粒燃燒使用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