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電動化浪潮席卷硬派越野市場時,鈴木用 吉姆尼給出了一個極具爭議的答案 —— 它既不是單純的情懷炒作,也非完美的越野神器,而是一款優缺點極致分明的純粹工具車。通過整合全球實測數據與專業玩家反饋,我們從以下維度解析其硬核本質:
一、外觀與機械結構:經典方盒子的進化密碼復古設計下的工程哲學
新款保留初代車型的直角造型(接近角 37°/ 離去角 49°),但通過激光 LED 環形大燈 + 自動啟閉散熱格柵實現了技術迭代。這套散熱系統在 - 30℃低溫下可自動關閉減少熱量流失,50℃高溫時則全開提升散熱效率,實測在撒哈拉沙漠連續攀爬 3 小時未出現過熱現象。 爭議點:部分玩家認為塑料輪拱裝飾件強度不足,重度越野時易開裂。
非承載式車身的堅守 梯形大梁結構(鋼材強度提升 15%)搭配整體橋式懸架,在交叉軸測試中車身扭曲量僅為 1.2mm,優于牧馬人(1.8mm)。但輕量化設計導致車身剛性略遜于坦克 300,高速過彎側傾較明顯。
二、動力系統:混動黑科技的得與失混動系統的顛覆性突破 新增的1.5T+48V 輕混系統(非國內傳聞的 1.5L 自吸)在低速四驅模式下,電機可瞬時輸出 60 牛・米額外扭矩,使攀爬 35° 陡坡時的扭矩輸出達到 380 牛・米,實測脫困時間比老款縮短 40%。
這套系統在澳大利亞內陸的實測油耗為 7.2L/100km,比牧馬人 2.0T(11.5L)降低 37%。 致命短板:高速行駛時電機輔助失效,1.5T 發動機功率僅 166 馬力,超車時動力儲備不足。
分時四驅的取舍 全系標配分時四驅 + 機械式分動箱(帶 2.6 倍扭矩放大),但三把鎖僅限頂配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