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能車輪胎「前窄後寬」,工程師暗藏的操控玄機,恍然大悟
2025/08/16

為何性能車輪胎「前窄後寬」?工程師暗藏的操控玄機,前寬後窄從來不見蹤影!身邊開家用車的朋友大概都沒注意過,一般房車的前後輪胎尺寸幾乎一模一樣,連規格都相同,有時還能互換位置。但只要稍微留意那些性能強悍的車款,就會發現一個特別的設計——後輪總是比前輪寬上一大圈,看起來明明不對稱,為何工程師偏要這麼做?難道對稱的設計不更符合美感嗎?把前輪加寬、後輪縮窄,做到前後一致不行嗎?更奇怪的是,從來沒見過哪款車是「前寬後窄」的,這背後其實藏著關乎操控與安全的大學問。

ADVERTISEMENT

先看幾個實例:保時捷911的前輪寬度僅235mm,後輪卻直接拉到295mm,差距高達60mm;就連路上常見的寶馬3系,前輪225mm、後輪255mm,寬度差也很明顯。難道這些車廠不懂「對稱美」?當然不是,輪胎寬窄從來不是憑感覺定的,前輪和後輪在行駛中負責的「工作」完全不同,才導致尺寸上的差異——簡單來說,輪胎越寬,抓地力越強,但滾動阻力也越大;窄胎抓地力稍弱,卻更靈活、阻力更小。性能車講求「跑得快、剎得住、轉得穩」,這三個核心需求,直接決定了輪胎的布局邏輯。

首先要搞清楚一個關鍵:凡是「前窄後寬」的車,幾乎都是後驅車;前驅車或四驅車,哪怕是邁巴赫S級、奧迪A6這類豪車,前後輪也基本保持同寬。

ADVERTISEMENT

為什麼後驅車要搞「特殊化」?關鍵就在「動力輸出」與「重心轉移」這兩件事上。性能後驅車的馬力動輒幾百匹,加速時車身重心會大幅向後移——就像猛踩油門時,人會被牢牢按在座椅上一樣,此時車尾下沉、車頭微微抬起。而後驅車的動力全靠後輪傳遞到地面,要把幾百匹馬力「穩穩糊在地上」不打滑,就必須靠加寬後輪來增加接地面積、提升摩擦力。
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
ADVERTISEMENT

賓士 AI 未來 MPV 實境!豪華科技座駕,觸摸明日移動體驗
2025/11/06
北德性能旅行經典!ALPINA B3 Touring(E91)復古駕趣解析
2025/11/06
北歐性能紳士降臨!Volvo S60 Polestar 高性能版實測解析
2025/11/06
北歐瓦罐謝幕!富豪 V90 正式停產,二手市場竟漲價
2025/11/06
復古狂想!Ram 1500 The Dude Concept 經典致敬款登場
2025/11/06
黑武士福特 F-150 STX 全尺寸皮卡實力圈粉
2025/11/06
奶茶棕藍寶堅尼 SVJ闖天后宮!賽博東方反差感炸場
2025/11/06
富豪 850 T5:1996 年「飛行板磚」30 年後依舊讓車迷瘋狂
2025/11/06
豐田FJ酷路澤回歸!硬派越野+科技滿配
2025/11/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