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能車輪胎「前窄後寬」,工程師暗藏的操控玄機,恍然大悟
2025/08/16

為何性能車輪胎「前窄後寬」?工程師暗藏的操控玄機,前寬後窄從來不見蹤影!身邊開家用車的朋友大概都沒注意過,一般房車的前後輪胎尺寸幾乎一模一樣,連規格都相同,有時還能互換位置。但只要稍微留意那些性能強悍的車款,就會發現一個特別的設計——後輪總是比前輪寬上一大圈,看起來明明不對稱,為何工程師偏要這麼做?難道對稱的設計不更符合美感嗎?把前輪加寬、後輪縮窄,做到前後一致不行嗎?更奇怪的是,從來沒見過哪款車是「前寬後窄」的,這背後其實藏著關乎操控與安全的大學問。

ADVERTISEMENT

先看幾個實例:保時捷911的前輪寬度僅235mm,後輪卻直接拉到295mm,差距高達60mm;就連路上常見的寶馬3系,前輪225mm、後輪255mm,寬度差也很明顯。難道這些車廠不懂「對稱美」?當然不是,輪胎寬窄從來不是憑感覺定的,前輪和後輪在行駛中負責的「工作」完全不同,才導致尺寸上的差異——簡單來說,輪胎越寬,抓地力越強,但滾動阻力也越大;窄胎抓地力稍弱,卻更靈活、阻力更小。性能車講求「跑得快、剎得住、轉得穩」,這三個核心需求,直接決定了輪胎的布局邏輯。

首先要搞清楚一個關鍵:凡是「前窄後寬」的車,幾乎都是後驅車;前驅車或四驅車,哪怕是邁巴赫S級、奧迪A6這類豪車,前後輪也基本保持同寬。

ADVERTISEMENT

為什麼後驅車要搞「特殊化」?關鍵就在「動力輸出」與「重心轉移」這兩件事上。性能後驅車的馬力動輒幾百匹,加速時車身重心會大幅向後移——就像猛踩油門時,人會被牢牢按在座椅上一樣,此時車尾下沉、車頭微微抬起。而後驅車的動力全靠後輪傳遞到地面,要把幾百匹馬力「穩穩糊在地上」不打滑,就必須靠加寬後輪來增加接地面積、提升摩擦力。
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
ADVERTISEMENT

1.1 噸碳纖維雅痞!阿根廷廠復活 1934 福特孤品超狂
2025/11/27
亞太僅 15 臺!1700 公里邁巴赫普爾曼 元首級移動行宮
2025/11/27
41 匹狂暴輸出!本田 CBR250RR SP + 模式開起來超排級體驗
2025/11/27
經典日系輕跑再少一員!達特桑 Copen 落幕讓車迷心碎
2025/11/26
最後狂想!豐田 Supra 終極版登場,完全不負傳奇之名
2025/11/26
雖然淑女(S130)有缺點,但你只要開著它,大家都會為你豎起拇指
2025/11/26
豐田普拉多特別版驚豔亮相,外觀更加個性,野性十足,搭載2.4T混合動力+四驅
2025/11/26
旗艦全面進化!2026 款日產君爵三聯屏 + 電驅版豪華再升級
2025/11/26
鈴木Swift爆改渲染圖賞析!戰鬥外觀+規格升級解析
2025/11/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