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 4S 店保養,被推銷「清洗積碳」的機率真的很高。尤其是車開到兩萬公里以上,只要沒洗過,幾乎每次保養都會被問:「大哥,這個公里數該洗積碳了,不然車容易出問題哦。」
但其實很多人對「洗積碳」這件事一頭霧水 —— 到底什麼是積碳?幾萬公里該洗?瞎洗反而浪費錢?今天就聽修車 20 年的師傅說清楚,看完你就懂了。
先搞懂:積碳到底是啥?
對新手來說,積碳就像車子的「牙結石」—— 汽油燃燒不充分留下的殘渣,有點像熱水壺裡的水垢。但不用慌,所有燃油車都會長積碳,就像人會長頭皮屑一樣正常,火花塞、節氣門、噴油嘴這些地方特別容易堆積。
前陣子幫朋友檢查一輛開了四萬公里的車,他總說「加速沒力,油耗比新車高」。拆開節氣門一看,邊緣的積碳厚得能刮下來一層黑泥,洗完之後他說:「感覺車都輕了,油門踩下去超順暢!」
幾萬公里該洗?沒有絕對答案,但要看「用車習慣」
很多人以為有固定公里數,但其實差別很大,主要看你怎麼開:
市區代步多、常堵車:兩三萬公里就得檢查!低速行駛、頻繁啟停,發動機轉速上不去,汽油燒不乾淨,積碳堆得快,還排不出去。
我見過兩萬公里就亮故障燈的,就是節氣門太臟了。 常跑高速、加正規油:四到五萬公里檢查就行。高速行駛時轉速高、溫度高,能「燒掉」一部分積碳,就像給發動機「洗牙」,積碳長得慢。我自己的車開了四年五萬公里,只洗過一次節氣門,平時只加中油、台塑的油,一兩個月跑一次高速,積碳真的不多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