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、八十年代的CVCC技術、九十年代初的SOHC VTEC及三段式VTEC技術等,都是本田以環保節能為方向的研發成果。到了九十年代中,本田開發的IMA技術,則開始思考如何利用電力輔助汽油引擎,在高負載時提供動力輔助,也就是讓車子更省油。 IMA全名是Integrated Motor Assist,字面可譯為「本田綜合電機輔助系統」,它並非傳統混合動力系統,只是輔助行進的系統。
過去有人拿它和豐田的Hybird Synergy Drive比較,其實不客觀,兩者雖都掛Hybird標,但設計思路不同,難分高下。IMA著重輔助而非另一驅動力,除部分車型可極低速啟動,基本沒有電動行駛功能,不過其傳動系統配置的靈活性有目共睹。
這台就是第一代Insight(ZE1)搭載的ECA引擎,直列三缸,搭配厚度60mm的薄型直流無刷馬達,電壓144伏,直接連接引擎曲軸。馬達的「輔助」與「驅動」概念要分清。若要比較,或可對上Mercedes等的「48V系統」,但這是本田20年前的技術,並不公平。 IMA系統主要由汽油引擎、馬達、電池組及PCU(動力控制單元)等構成。馬達安裝在引擎原本飛輪的位置(並取代飛輪),工作時更像主動式飛輪,向變速箱輸入軸提供動力,這樣理解其原理更簡單。
薄型直流無刷馬達與汽油引擎採併聯式,兩者可單獨運作,也能一同工作。例如煞車時,引擎轉動慣性帶動飛輪般的馬達發電,回充電池;加速時,引擎需更多扭力,馬達便輸出額外扭力至變速箱輸入軸驅動車輛。由此可知,IMA就是用在加速或需更多扭力時的輔助系統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