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年開車不論是跑高速公路還是國道,時不時就能看到躲在樹後、護欄旁的移動測速器。通常路邊會設告示牌寫著「前方多少公尺移動測速」,但多數人常忽略,有時甚至沒任何標示,冷不防就被拍了超速,收到罰單時還一臉茫然。
不過這幾年不論是高速公路或國道,移動測速器越來越少見,常行駛的路線幾乎已看不到蹤影。
這種具有強大嚇阻力、能有效預防超速的執法方式,為何現在會逐漸淘汰不用了呢?

首先要說,這背後是科技的進步!從前警方使用移動測速,是因為固定測速儀覆蓋率不足,許多偏遠路段沒條件架設攝影機,僅重要路段才有測速取締。路上不少資深駕駛摸透攝影機位置,臨近時立刻放油門減速,過了測速點就再度猛踩油門超速,根本約束不了。
為了管控這群駕駛,只能靠員工扛設備到處巡邏,讓老司機摸不清規律,從而心生警惕不敢隨意超速。如今高清固定測速儀遍布各地,高速公路每隔數公里就有一處,國道旁的電線桿也掛滿了,且都是能拍高清車牌、辨識車道的智能設備,既然固定測速已足夠,自然不再需要移動測速了。

如今區間測速已成常態,這在從前可是沒有的!高速公路隨處可見,部分國道甚至高架橋上都有設置。定點測速與移動測速僅能拍攝單一點的車速,熟悉路況輕易就能規避,就算不熟,靠電子狗也能輕鬆躲過。
區間測速會明確標示區段范圍、起終點與距離,並非測定單點速度,而是記錄全程行駛時間計算平均時速,迫使駕駛全程保持合法車速,效率與效果都遠勝移動測速,進入區段後幾乎無人敢超速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